桃红李白花参差——关于加强女教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桃红李白花参差
——关于加强女教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淮北师范大学工会 赵慧芳 周珊顺
摘 要: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高校女教工工作的重心与落脚点。在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要求下,女教工工作必须充分激发高校知识女性的创造热情和创造力量,积极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一个有利于两性协调共进、共图学校发展大计的和谐局面。本文结合淮北师范大学女工工作实践,梳理并深化关于加强高校女工工作的思考,以期为实现“桃红李白花参差”和谐校园的目标与愿景,提供一个前瞻性视角。
关键词:和谐校园;女教职工工作;实践;思考
当前,“和谐”“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说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那么,校园和谐则应成为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基点与旨归。高校女教工是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女工工作则必须立足于实践,引导女教工提升自身素质、关注学校发展、维护性别权益,以饱满的创造热情和充沛的创造力量,营造两性平等、协调发展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桃红李白花参差”的和谐校园目标与愿景。
一、倡导性别平等,促进两性和谐
高等院校是知识女性的集萃地,女教工们普遍受过高等教育,知识层次高,基本素质优秀,易于接受进步社会思潮和理论成果。从性别意识的角度来看,高校女教工基本上都会有较强的性别主体性。高校职工凭借自身的优秀素养,也基本杜绝了对女性严重性别歧视现象的发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现实中依然存在隐性运作的社会性别制度,高校教师专业化、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男性立场,以及女教工自身存在的主体意识被动性、浅表化,女性意识的局部性与相对滞后,都会对女教工自身发展与和谐校园建设带来不良影响,形成一定的制约。因此,我们依然有必要在高校大力倡导性别平等,以两性和谐为基础,深化校园和谐。
在校园实现性别平等与和谐,首先意味着性别平等与协作意识的普及与深化。教学、管理、服务等各部门均须剔除男权立场,广泛开展性别教育,倡导平等协作理念,为女性参政议政、充分发言提供基本的思想意识保障。我校自2004年以来,一直开设性别理论与研究课程;每年在庆祝“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时,也会专门就性别问题展开深度讨论,培养女教工的敏锐性别意识,明确女性应有的地位、权力、价值和使命,为强化校园女性主体意识,促成两性理解、互补与协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强性别意识教育,也使我校女工工作保持了较高的科学理性层次和富于实效的实践操作状态。
二、提高女性素养,参与学校建设
目前,随着女性素质的逐步提高、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女教工已经成为高校地地道道的半边天。就以我校为例,全体教职工中女性所占比例为43%。她们大多工作在教学一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因此,团结、动员广大女教工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改革与建设,在各自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是高校女教工工作的核心任务。巾帼创业,应当成为和谐校园的美丽风景。
据调查,我校563名在职女教工中,有教授10名,副教授109名,博士20 名;近五年来曾获得省部级教学奖励者17名,科研奖励者0名;中级管理层干部正处2名,副处9名;其中20个校级示范教研室主任中,女教师10名。在大外部、外语学院、教育学院、文学院、图书馆,女教工所占比例都超过50%。这一组数字说明了如下情况:
第一,我校女教工是学校教学的主干力量。在以上提到的几个单位,女教工顶起了大半边天。女教研室主任的大量出现和教学获奖情况,更说明她们工作的成绩。
第二,女教师人员多,但科研成绩有待提高。目前的统计说明女教工在这一点上还不能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这也正是众多女性知识分子特别焦虑的事。
第三,参与学校和学院决策工作的女教工人数过少,证明女教职工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积极性不足,同时也就有了话语权相对缺失的问题。
由此可见,高校女性不仅要拥有敏锐的性别意识,同时还必须在专业上,在工作岗位上,特别是在一些非传统优势领域,如高科技、新经济、学术研究等方面积极进取,占居一席之地,以获得平等的对话权。为吸引女教工关心学校事务,关心教学科研的大问题,我们也尽可能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围绕教学科研开展工作:
第一、鼓励更多的女教工参与到学校博士化工程中来。我们深入女教工家庭,调查她们的实际困难,由工会出面协调解决。在解除后顾之忧的前提下,帮助女教工或者外出进修,提高科研能力;或者集中一段时间,开展科研工作,尽快获得博士学位。
第二、定期举办女教工沙龙,就学校建设发展的大事开展专题讨论和专题活动,将学校发展的规划介绍给大家,将女教工的声音及时汇报给学校领导,作为决策参考,积极营造学校健康健全的工作氛围与学术氛围。
第三、聘请校内外有成就的女性专家学者现身说法,举办“女教授论坛”, 为女性人才展示、交流、学习搭建舞台,促进女性人才发展。
高校女工工作应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渠道鼓励广大女教职工勇于接受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帮助她们客观认识自身的不足与优势,着力于帮助女教工在各自的岗位上以出色的业绩获得相应的尊重和话语权力,注重培养、树立女教职工先进典型,努力为她们提供提升素养的平台,使之提高业务技能,积极参与学校建设,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我校女工委、女教职工在这方面有出色表现,曾受到全国妇联、省教育工会、市妇联和学校的多次表彰。
三、维护女工权益,促进平等公正
校园和谐意味着学校能够广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扬民主和正义,落实依法治校、民主办学,真正形成高度稳定的秩序与和谐状态。因此,高校女工工作要切实关注和维护女教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平等公正。
高校女教工常常面临事业与家庭的冲突,自觉不自觉地选择对事业的牺牲;也常常默认了在多数领导岗位上的性别比例劣势以及在工作上遭受的隐形性别歧视和性别压制。这就需要我们为女教工依法维权提供坚强后盾。
我校在校工会设立女教职工工作委员会,由工会副主席担任女工委主任在各部门工会设置女工委员,在教代会和工代会中保证女代表比例,为女工工作提供了组织建构、工作制度上的保障,建立了女教工利益表达和维护的有效机制,落实了女教工在学校各项建设中的民主参与权力。同时切实维护女教职工特殊权益,关爱女教职工身心健康,使妇科体检制度化。
为了增强女教工依法维权的自主意识,培养校园全体成员公平公正的规则意识和健全的法律意识,我们积极举办法律讲座,提供法律咨询,普及法律知识。如果有女教工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我们可以通过正规渠道有序地向上级反映她们的利益诉求,寻求各方力量的帮助,通过法律渠道维护女教工利益。
四、搭建爱心平台,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女教工作为高层次知识女性群体,理应在校园引领和推动社会先进文化,讲学习、讲奉献,追求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追求诚信友爱与团结协作,倾力建构和谐校园。
我校一向积极组织女教职工开展社会活动和文体活动,助推知识女性在事业、家庭、社会舞台上展示风采。
2004年,四位普通女教工发起成立了“薪火义务支教社”,组织在校大学生每周三下午赴周边农村小学义务支教,七年来风雨兼程,为农村教育投薪加火,为农村孩子捐钱捐物,做出力所能及的奉献。虽然薪火社屡受表彰、屡获荣誉,但这四位老师以及其他不断加入的义工老师们,却从不宣传自己,只默默站在学生背后,做好指导与帮助。
“爱心妈妈心灵驿站”是女教工们在六年前组织成立的,主要是利用业余时间跟同学们进行电话或者电邮交流,让他们在远离家乡时,在大学里依然能得到“妈妈”们的理解、宽慰与帮助。三十多位老师一直坚持在“爱心妈妈”的岗位上,跟一届届同学成为知交、朋友。
女教工们对公益事业的长期关注、无私奉献,在校园里、社会上激起较大反响,实现了女性价值,提高了学校声誉。
除了搭建爱心平台,我校还切实关心、关注、关爱女教工,针对不同年龄段女教工在生活、心理、生理上遇到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家庭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以女性健美推进校园康乐。女工委组织成立留学生家长联谊会、开展母爱论坛活动、组建“五零乐园”、定期举行女教工体育比赛等等。组织女大学生关爱我校空巢家庭;组织女教工健康讲座,帮助更年期妇女顺利度过人生转折期;组织新老女教师联谊会,请有经验有成就的老教师帮助新入校的青年女教师全方位了解学校情况,尽快步入教学科研正轨;举办婴幼儿教养讲座,请儿科专家向年轻母亲介绍育儿经验;举办高考家长座谈会,请有经验的中学教师、心理学专家、招办负责人、历届考生家长介绍考生心理调适方法、考前生活与学习经验、选择高校和专业的注意事项等等。
服务与奉献意识的浓郁,有力地排除了各种不良文化对实现和谐校园目标造成的障碍,也消除了对我校女性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的各种因素,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我们的女教工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五、开展工作交流,鼓励创新发展
高校女工工作不能固步自封,安守象牙之塔。它需要借用各方面力量,并与之充分交流、商讨策略、分享经验、加强合作;需要善于吸取和借鉴一切先进的工作理念和经验方法,保持女工工作始终走在先进的、高水平的行列。
我校女工委重视加强与各界妇女工作团体的紧密联系,以拓宽信息渠道,启发工作思维。通过兄弟院校之间、社会其他单位之间甚至国度之间的工作交流提升工作水平。我们积极参与国内外高校之间关于女工工作以及性别研究的学术交流、文化交流,参加了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国际妇女问题研讨会、全国妇女学理论研讨会,参与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大型课题“妇女与社会性别”的相关研究,为我校女工工作吸取并积累了大量重要信息和 知识,为我校女工的和谐、自由、发展与进步做出了努力。
高校女工委具有代表和维护高校妇女权益、促进男女两性平等发展的基本职能。无论是推进公平竞争、凝聚人心、协调利益、维护稳定、服务群众,还是建立健全新型校园管理结构,都需要女工委发挥优势、担负责任、踊跃参与、履行职责。我们要注意创新工作途径和工作方法,鼓励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积极探索在建设和谐校园中开展高校女工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新途径和新方法,为学校发展与校园和谐贡献力量。
费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高校女工工作应围绕建构和谐校园,倾力搭建服务平台、搭建爱与奉献的平台,让女教工们“各美其美,美人之美”,为在高校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和谐境界而努力。
用户登录